当前,东莞正朝着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GDP突破万亿元等目标迈进,东莞城市水务工作的改进、加强、创新是城市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在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形势下,市水务集团坚持围绕主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赋能助力民生水务,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千万人口供水安全,积极响应节约用水倡议,开展公益科普办实事,为GDP突破万亿元构建安全“水”屏障。
自2021年秋天以来,我市遭遇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东江流域流量较往年同期减少了约八成,针对市民群众近期反映自来水有点“咸”,市水务集团迅速行动、积极回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受咸潮影响期间,通过避峰抢淡、供水调度、应急送水等措施,减轻咸潮上溯对供水的影响,市水务集团旗下供水公司想方设法地向东莞市民多供水、供好水。
加强监测,严控水质。市水务集团旗下供水公司加强对水源水和供水水质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质情况。通过在线监测、人工监测、数学建模、“优水”APP、东江三角洲咸潮在线监测及预测系统等方法,快速及时地获得原水受咸潮影响程度的水质数据。在各水厂水源地设置在线监测仪表,实时监控水源水质情况。
科学避峰,争时抢淡。市水务集团根据抗旱防咸潮的不同级别,东江沿线水厂实行错峰取水,利用退潮时段抢取淡水,合理调整东江沿线水厂出厂水氯化物含量控制标准,按择优取水的原则进行取水。
灵活蓄水,有效调度。结合管网在线压力监测点、流量计实时数据,利用上游水厂富余产能,联动调度厂网水量分配,减少城市供水缺口。
应急送水,保障有方。向受影响严重区域提供送水服务,做好应急供水工作,保障受影响区域的基本需求,及时向市民发布供水信息,致力于与广大市民一道,共同做好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
|
|
图:监测厂网在线监测点实时数据 | 图:加强监测东江原水水质 |
![]()
|
|
图:联络各水厂进行联合供水调度 | 图:对受降压影响严重区域提供送水服务 |
市水务集团纵深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整合工作,贯彻“科技兴企”战略,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增强专业能力,拓展水质检测业务。市水务集团旗下实业公司东江检测公司2021年资质认证扩项评审通过了水和废水项目6项,废气项目5项,新扩领域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26项,填补了废气、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两个领域检测能力的空白,提高了检测效率,提升了专业检测能力。
强化服务手段,促进水质检测高效。为全力打造全市供水“一张网”,更好地保障我市供水水质,承接全市“供水一张网”水质检测及相关配套服务,东江检测公司配备大型仪器的自动进样装置、智能机器人分析系统(全自动检测高锰酸盐)、全自动固相萃取装置等全自动前处理设备,提升水样检测效率。2021年至今,东江检测公司使用自动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检测管网水样共13000多个,为编制水系水质图、管网水质液位图、地块作战图“三张图”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
|
图:检测工作人员操作自动固相萃取仪 | 图:检测工作人员利用仪器检测检测土溴素等 |
市水务集团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改善全市管网建设面貌、提升管网服务品质,应对了水资源匮乏、供水矛盾突出、原水水质不确定性和管网运行风险加大等严峻形势和困难,让群众体验到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智慧水务助力安防应急。依托管网运营平台,以GIS系统为基础,搭建了全部管网设施数据,扩展了运维管理系统、智慧监测系统,建成管网运营平台信息化底座,最终实现管网在线监测数据管理,针对城镇防涝应急需要进行厂泵站联调、一体联动,筑牢管网安全运营的防控体系。
互动核查实现动态管理。依托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后端与现场互动辅助分析决策,通过APP端进行快速定位导航,实时查看一线人员的所在位置的工作情况,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跟进指导和监督巡查。
可视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借助科技手段对水质监测数据入库后做了可视化展现,可通过水质液位图,逐级定位显示,掌握某个区域水质浓度,辅助分析外水进入的可疑点,最终实现精准识别风险点,排除问题隐患,确保管网安全。
|
图:依托管网运营平台搭建管网设施数据 |
在十四五时期,东莞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市水务集团坚持节约资源和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担当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污水如何变清水”,增强全民节水意识,集团旗下净水公司通过南方+、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环保设施“云开放”,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也可“云参观”环保设施。
~开启“云参观”之旅~
市区污水处理厂介绍
东莞市市区污水处理厂成立于2002年6月,位于南城街道滨河路100号,是东莞市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厂区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设计能力为40万吨,是目前东莞市最大的二级处理生活污水企业。污水收集范围:莞城、南城、东城、万江南面的生活污水,服务面积96平方公里。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于2018年12月13日正式动工。该项目占地7.176万平方米,污水处理规模40万吨/日,总投资5.28亿元。该项目采用硝化池+反硝化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工艺,出水水质指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的较严值(其中氨氮、总磷执行地表水IV类标准,总氮≤10mg/L)。2019年3月,市区污水处理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
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介绍
第一站:粗格栅
由污水收集管网收集的污水进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后,首先进入第一站粗格栅。上图这个具有大大爬斗的设备就是粗格栅,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挡、去除污水中较大的固体垃圾,如矿泉水瓶、大块泡沫塑料等。
第二站:细格栅
随后污水经提升泵提升流向第二站细格栅,细格栅主要的作用是阻挡去除体积较小的固体垃圾,如小树叶、烟头、糖果包装纸等。
第三站:沉砂池
经粗、细格栅过滤后的污水会进入第三站沉砂池,在重力的作用下,无机颗粒物如比重较重的砂石等将慢慢沉入池底,无机颗粒与污水分离排出系统,上清水则进入下一个处理设施。
第四站:生物反应池
接下来污水会来到污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站——生物反应池。
在水池中,一团团棉絮一样的东西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颗粒,这里面生长着各种微生物。它们具有很强的吸附与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是去除污染物的主力军。
当污水与这些颗粒接触时,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耗,最终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的物质。
第五站:二次沉淀池
之后,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就是污水和污泥分离的场所。
而经过沉淀分离后的活性污泥,进入污泥泵房,一部分重新与污水混合回到前面生化池里继续努力工作,剩余的污泥则输送到脱水机房进行脱水处理。
虽然分离后的水已经变得非常清澈了,但污水处理到此还没有结束。
第六站:尾水深度处理(提标项目)
经过二次沉淀池处理后澄清的水汇流到市区厂提标项目,进行尾水的深度处理,该提标项目采用硝化池+反硝化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工艺,最终排入东莞运河,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的较严值(其中氨氮、总磷执行地表水IV类标准,总氮≤10mg/L)。
虽然经过处理的污水变得清澈了,但它们仍然是受过污染的水,只能用于绿化用水、清洗路面和景观用水等,并不能直接饮用或者直接排入自来水厂。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爱水、惜水、节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为东莞节水代言,为品质东莞助力!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联系我们
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育华路1号
电话:0769-96968 / 0769-27289701
邮编:5230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