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净水公司片区分公司成立以来,对于各个运营厂的运营状况、制约因素、难点痛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查,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与整改措施,力保稳定运营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运营效益。回首2021年的运营成果,下面将以“东莞市东城温塘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下称“温塘厂”)作为例子,总结并分享关于污水处理厂降本增效的管理经验。
温塘厂设计规模5万吨/天,于2019年5月建成投产。由于受前期管网系统并未完善联通等因素影响,早期运行阶段处理水量少,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2021年,净水公司东引运河片区着重以温塘厂为突破,围绕“提水量、降成本”方向,多方面多种举措组成一面降本增效的管控网,借一系列优化举措,内外协调,积极发挥“厂网一体”、“泥水协同”联动效果,从而实现污水厂全方位的节能降耗。
2021年的运营数据显示,温塘厂运行工艺趋于稳定,处理水量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顺利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处理水量同比提升16.96%,吨水直接生产成本同比降低23.75%,通过“三降一提升”(降药降电降泥提水量)增收约770万元,项目运营毛利扭亏为盈。
温塘厂是如何作到以面控点,以点破面,在2021年怎么实现降本增效、扭亏为盈的呢?
一、厂网一体、提升水量
温塘厂积极采取“厂网一体”的调控策略,联合东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和集团管网公司调度污水,确保进厂污水量充足、平稳,减少污水溢流河涌的情况。2021年处理总水量2124.6444万吨,全年日均处理水量5.8209万吨,负荷率达116.42%,同比增加16.96%。
二、过程检测、降低药耗
温塘厂通过加强工艺段沿程水质、过程工艺参数的检测,优化药剂投加。一是及时掌握生化池生物除磷效果,优化投药位置,有效降低混凝剂PAC用量,单耗同比下降41.25%;二是持续观测紫外消毒效果,降低消毒剂次氯酸钠的用量,单耗同比下降52.19% ;三是加强污泥沉降性能、生物相检测,逐步取消投加助凝剂PAM。并通过定期小试、生产试验调整药剂投加量,2021年吨水整体药剂成本同比下降36.09%。
(测定沿程总磷观测生物除磷效果)
(PAC投药点调整到配水井便于观察)
三、精细调控、降低电耗
污水处理厂最大的耗电设备是鼓风机,温塘厂2020年11月新增一台磁悬浮鼓风机,曝气效率大大提高,并通过合理搭配原有罗茨鼓风机组合工况,优化两组生化池配水配气方案,加强生化池溶解氧监控,及时调整鼓风机频率,做到合理精细控制曝气量。另外,通过优化泵房运行液位,降低污泥外回流泵运行频率,增设紫外消毒系统智能调节程序等多方面降低电耗。2021年温塘厂吨水用电成本同比下降13.49%。
(技术员记录分析磁悬浮鼓风机电耗)
四、泥水协同,降低泥量
2020年5月底,集团实业公司污泥减量化温塘厂项目建成投运,并同步处理寮步二期项目污泥,至2020年底温塘厂污泥浓度已降至合理水平,2021年温塘厂污泥浓度长期稳定在设计值3200毫克/升上下,微生物活性较高,污泥沉降性能改善,SV30指标由80%降至40%以下,为稳定工艺、提升水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温塘厂积极探索产排泥平衡,及时调整排泥策略,从积极排泥转向定时定量排泥,并严控出厂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产量,2021年温塘厂吨水污泥成本同比降低26.04%。
(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30观测)
(生化池污泥生物相镜检)
【经验小结】
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营中,尤其需注重“勤调节、稳工艺、控成本”工作思路,发挥“厂网一体”、“泥水协同”联动效果。在有效的药剂投加量、恰当的曝气方案、合理的产排泥平衡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微生物活性,使得生化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更高,更能直接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形成工艺调控上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水量提升、成本下降的经营目标。
联系我们
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育华路1号
电话:0769-96968 / 0769-27289701
邮编:523000
关注我们